連載六 | “源牌自控”為中國樓控夢想而來
2021-01-08
調試工作雖然技術難度不高
但是工作起來卻意外艱難
時值盛夏,雨水豐茂。大規?;A建設還沒有跟上的小谷圍,此刻更像是一片荒島,環境的惡劣程度讓人難以想象。道路上都是積水,這是蚊蟲繁育的天堂,于是別說室外漫天的吸血鬼,有時候打開大門,都有如風的蚊群帶起一陣陰風撲面而來,令人膽寒。
另一方面,廣州本就潮氣難擋,更不要說在水一方的大學城了。做暖通的人最清楚,濕度越大,體感溫度就越熱。烈日的暴曬,暑氣的蒸騰,無一不是嚴酷的考驗。
但是源牌人還是堅持了下來。他們背著自己的電腦,就像劍客背著自己的利劍,當分頭行動、各自消失在一端時,就像孤獨的逐夢者,為了彼此不屈服的信念與責任感,奮力前行。
對源牌來說,工作并沒有到此結束:
2004年9月,廣州大學城區域能源站一期末端調試完成,開始供冷;
2005年,廣州大學城區域能源站二期的末端調試完成。
從2005年能源站運營開始到之后的一年多時間,調試工作也依然在持續進行著。
2007年,廣州大學城委托源牌為廣州大學城設計能源管理系統。為此,源牌又專門開發了一套軟件,對冷機的效率進行分析,再根據這些數據改進運行,開展設備保養等相關工作。這套系統直到現在對廣州大學城都是一個很大的幫助。
也正是在這一年,項目全部完成并順利進行了移交。關于廣州大學城項目,源牌交出了一份不僅是滿意而且是“滿分”的答卷。
經過測試,大學城能源站冰蓄冷區域供冷系統成績斐然:
系統通過蓄冰可降低高峰負荷用電量,實現削峰填谷,同時大溫差供冷,結合水泵采用變頻控制技術,大大降低冷量的輸送能耗;
冷凍水主干管網采用直埋地敷設的DN200至DN1000預制發泡聚氨酯保溫的碳鋼管,總長約110千米,末端換熱間總數283間;
自控部分采用工業以太網硬冗余系統,以光纖和電纜介質組建大型Profibus現場總線通信網絡,控制點數超過11000點;
自控系統能自動、實時采集系統所有機電設備的運行狀態、末端負荷狀態等參數,并實施過程控制;?
采用先進的空調負荷預測和優化控制軟件,系統可滿足末端用戶波動較大的冷量需求。?
這是能源站的最終落地形態。
該系統比傳統空調節能35%;空調裝機容量由17.2萬冷噸降低至10.6萬冷噸,減少38%,并節省設備投資約7億至8億元;10所高校較分散式中央空調節約機房建筑面積約4萬平方米,節約土建投資7800萬元;集中設置冷卻塔,減少冷卻水流量40%,每年節水90萬立方米;環保效益顯著,減少熱島效應、降低噪音,減少空調冷媒使用,保護大氣臭氧層。
這是能源站最終的傲人成就。
在調試完畢后,廣東省的專家到廣州大學城能源站召開了專家會, 天津設計院的教授、中國熱能協會的會長、華南理工大學總工、廣東省設計院的設計組組長、西北院的總工等專家到現場對該項目進行驗收, 他們無一不給出了極高的贊譽與評價:在中國,能夠把這么大規模的自動控制系統做出來,非常了不起。
這是當時的成績,而后能源站又展示它的可持續性。